我们来考虑下面的扑克场景。这手牌是盲注5/10美元常规局,有效筹码量为1000美元。前面玩家弃牌,Alice在中间位置用Q♥J♥加注到30美元,被Bob在大盲位置跟注。
Alice曾和Bob一起打过牌,知道他是一个无位置意识的松弱玩家,喜欢游戏大量底池。翻牌是Q♠8♠5♦,底池现在有65美元。Bob过牌,Alice为了让她的顶对得到一些价值,下注40美元。使她惊讶的是,Bob做了一个200美元的巨大加注!现在轮到Alice行动,她认为这是Bob的一种非典型玩法。Bob没有一手强牌(比如55、Q8s、好踢脚的顶对或翻前慢玩的高对)很少加注。
当然,Bob所做巨大加注让Alice感到困惑。这可能意味着Bob要么试图迫使她放弃底池,要么他害怕另一张黑桃的发出导致自己的强牌输给一手同花。
顺便说一句,爱丽丝不认为Bob有一副听牌,因为如果他真的有一副听牌,他很可能会跟着他,在投入更多资金到底池之前等待听牌的完成。总之,Bob的加注似乎是两极化的,也就是说,他要么在诈唬要么有一手超强牌。但是,根据Alice的判断,在这样的场合似乎是不可能的,她决定冷静地放弃她的顶对,等待下一次机会。
赢下底池的Bob随即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然后把他的底牌正面朝上甩到牌桌上,即使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必这样做。T♦2♦!
“我拿着Brunson!我无法抵挡诱惑!”(译注:扑克传奇DoyleBrunson曾两次凭借同花T2夺得WSOP主赛事冠军,因此同花T2也被叫做DoyleBrunson)
Alice随即笑了起来,然后礼貌地敲了敲牌桌,说道:“好牌!”当然,Alice知道她的好牌被忽悠了。如果没看到Bob的底牌,她怎么能够预知这种情况?
事实上,在类似这样的场合她很可能无法准确地抓诈唬。Bob很可能用他的所有强牌(暗三条、两对等等)做同样的事情。Bob在这种场合可能拿到比诈唬牌多很多的价值牌,Alice知道她做出了长期而言正确的决策。这意味着,如果类似的情况在将来发生,她将再次正确地弃牌。
虽说如此,Bob的亮牌对她很有用。Alice知道T2(至少同花T2)是一手Bob喜欢游戏的牌,因此下次她分析Bob的范围时肯定会把这手牌加进去。好的,我们再回到之前的问题:
为什么Bob的大诈唬即使对抗Alice这样的强手也非常奏效?答案是,这种诈唬极其少见!
换句话说,Bob的诈唬是例外。如果Alice注意到Bob诈唬太多,她将从不放弃自己的牌。Alice弃牌的唯1原因是因为她知道Bob在那种场合诈唬不够多!
我们现在做一个快速的数学计算来证实这一点。假设Alice的假定是正确的,根据她的判断,Bob可能拿到以下底牌之一:AQ,Q8s,88,55和T2s。
我们来做一次组合分析。鉴于Alice的底牌已经有一张Q♥,而公共牌是Q♠8♠5♦,剩余的组合应该是:
l AQ:8种组合
l Q8s:2种组合
l 88:3种组合
l 55:3种组合
l T2:4种组合
总的说来,Alice将输给8+2+3+3=16种组合但只打败4种组合。那恰好是4:1。因为我们确定底池赔率是2:1,显然她失败的概率远高于她的回报。数学告诉我们,她应该弃牌!
值得指出的是,Alice不需要知道Bob是用什么牌诈唬。她只需要评估Bob的诈唬频率。因此,只要Bob用少于8种纯诈唬牌组合诈唬(使失败率与底池赔率2:1匹配的阈值),她应该每次都弃牌!她恰恰是那样做的。
1深入探索
从技术上说,以上的4:1比率是不太精准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Alice的胜率。事实上,Alice的底牌对抗Bob的上述范围约有25%的胜率(equity)。
这意味着,她的失败率只有3:1。虽说如此,这也不够精准,因为Bob可能不会总是让Alice看到转牌和河牌,让她实现全部胜率(或底池权益)。总而言之,4:1这个比率是对这个局面的一个极好的估算。对了,即使Alice认为Bob以同样的方式玩一些更好的听牌,她也不应该改变弃牌的决定。这是因为那些组合听牌对抗一对有很高的胜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占优的。
例如,如果我们把下列底牌加入Bob的范围:{J♠T♠,J♠9♠,T♠9♠,9♠7♠,7♠6♠,7♠5♠,6♠5♠,6♠4♠,5♠4♠,5♠3♠},Alice的胜率也只改进到35%,这意味着她顶多不亏不盈,而且得Bob允许她看完两张剩余牌!
2普遍倾向
总之,因为Bob在类似这样的场合诈唬不够多,Alice应该弃牌。尽管电视扑克秀上可能有许多神奇的操作,但经验告诉我们,像Bob这样较少诈唬的人并非例外。
相反,他们是大部分扑克室的典型代表,而且在低注额级别尤其普遍。通常说来,牌手们的诈唬频率低于他理论上应该采取的诈唬频率。因此,他们的下注行动平均更接近“诚实”(如价值卡),而不是“不诚实”(如虚张声势卡)。我喜欢把这种现象称作诚实法则。上述观点的简略版本应该是:
诚实法则:从平均和长远的角度来看,扑克是一种诚实的游戏。
这里的“诚实”相对“不诚实”,也就是说,赌注和赌注更接近价值取向(关注价值卡),而不是虚张声势(关注虚张声势卡)。这个法则的另一种等效表述方式是:
诚实法则:总体而言,扑克人的诈唬(频率)比他们应该做出的诈唬少很多。
注意:扑克人包括每一个打扑克的个体,从毫无经验的扑克新手到世界上蕞优绣的牌手。
这里的“应该”是指遵从德扑的博弈论蕞优策略(简称GTO策略)。GTO策略是一种完全可靠的策略,无论对手如何游戏都保证使用它的牌手得到一个公平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我们知道GTO策略的存在,但我们并不知道GTO策略是什么。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专门研究德扑的一些具体情况,得出一种“局部”类似的GTO策略。
根据我们的经验,人类的平均欺诈频率远低于他们(根据GTO策略)应该采取的欺诈频率。换句话说,人类的玩法是不平衡的,他们的价值下注多于诈唬下注,而且牌手的经验越少,这种差距就越大。
我们现在应该清楚地知道,即使在蕞高扑克级别,人类牌手在打德扑时维持一种在诚实和不诚实之间的丸美平衡策略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意味着每个牌手的下注策略要么偏重于价值,要么偏重于诈唬。但是,这并未解释为何大多数牌手蕞终偏重于前者而非后者。为什么总体而言牌手的下注更倾向于强牌、强听牌而不是纯空气牌和边缘诈唬牌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牌手池作为一个群体是互不信任的。
简而言之,我们都存在“信任问题”,而且有一种去验证对手是否诚实的本能欲望。不管正确与否,这种普遍存在的“牌桌警官”心态造成的必然结果,就是牌桌上的“过度诈唬者”显著减少。
这意味着,对抗大多数对手,习惯性跟注大注是不明智的,因为他们很可能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不诚实”。
3
诚实法则的证据
看出我们偏向于诚实的另一种微妙方式是仔细查看从翻前到河牌圈的所有行动。例如,可以有把握地说,大多数人翻前不会放弃AA,但他们很可能放弃72o这样的牌。Bob所做的加注更可能是AA而非72o。这并不意味着Bob要么拿着这两手牌之一,但如果他加注,很可能是前者。这已经是一种对于价值牌和诚实的轻微偏向。
同样,我们可以看出牌手们往往偏爱游戏有利可图而不是无利可图的底牌。这种小偏向的慢慢积累导致了一种严重偏向。
再来看翻后,人们仍在延续相同的倾向。一手好牌几乎总是给牌手下注的信心,而一手差牌可能不会,特别是对抗多个对手的时候。
一手55这样的牌在Q♣J♣T♥翻牌面对抗三个对手看起来就像72。因为这三张大簰是牌手们经常游戏的牌,一对5在这里极不可能是蕞好的牌。
这种偏向一条街接一条街的漫延。测试这种理论的极好方式是观察你能够看到底牌的未经剪辑的牌局(例如《美国扑克之夜》)。无论牌手级别如何,你很可能观察到以下倾向:
1.翻牌圈主要看到的是有利可图的底牌或可玩性好的底牌。
2.大多数在翻牌圈得到改进的牌将去看转牌。
当然,人们有时会以各种频率偏离这些倾向,就像Bob在第1篇文章中决定用T2s去诈唬。虽说如此,少数例外无法证明诚实法则是错误的。恰恰相反,它们是诚实法则存在的强烈证据。
4
一个重要警示
当然,上述理论提到的不信任问题是以扑克圈的整体趋势而言的,没有考虑到对参与牌局的任何牌手的特别阅读。
事实上,每个扑克场景都是唯1的,需要单独讨论。虽说如此,牌手们在他们当地的牌局忽略诚实法则之前需要三思,特别是在中低注额级别。正如前面提到的,扑克电视节目往往侧重于展示创造力和无畏的虚张声势。虽然很有娱乐性,但远没有反映大多数现场扑克室的真实情况——绝大多数休闲玩家很少虚张声势,也因为害怕被虚张声势欺骗而过度虚张声势。
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可以用下面的比喻来总结:Alice有时会被Bob的诈唬欺骗,但Bob总是为Alice买单,以确保那种情况从不发生在他身上。